学习blender

背景

空余时间学点有意思的,拓展一下自己的技能

说明

  • 课程学习&练习素材来自于B站:太阳鸽鸽棒
  • 我使用的Blender版本:4.5.3 LTS
    • 课程中使用的版本是:Blender 3.4.1,我练习使用的是目前最新版本的,所以在本文记录中会存在一些跟课程中不一样的快捷键或操作方式。
  • 所有快捷键外部军使用中文方括号包住,一些场景如下:
    • 【Ctrl + P】:组合关系,表示同时按下Ctrl和P键组合键
    • 【G,X/Y/Z】:先后关系,表示先按下G,后按下X/Y/Z当中的一个键
    • 【T】:单按键
  • 本文因为是文字版记录,这种技能类的文章,肯定要配合高清图片和GIF动画来辅助说明的,否则根本不知道说什么的同时,就是我自己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。因此,这个文章加载速度可能会很慢。目前就不额外引入,如CDN、图床之类的第三方了,因此在这里说明一下。

blender中的基础概念及操作方法

物体移动

  • 选中物体之后,在工具栏选择移动【快捷键:G】,此时物体上出现x、y、z三个轴,此时在某个轴上拖动物体就可以实现在某个轴上拖动,如下图所示:
    固定轴移动

  • 与此同时,移动坐标多出来的,还有3个颜色的小方块:表示当前物体允许在某一个面移动
    面移动

  • 快速操作物体移动:【G,X/Y/Z】
    框选物体之后,通过快捷键快速移动。
    例如:框选某个物体之后,按下快捷键G之后,通过按键盘坐标轴对应字母之后,再移动鼠标就可以实现在某一个轴快速移动了。
    某一轴上快捷键快速移动

  • 快速某个平面移动:【G,Shift+X/Y/Z】
    跟上面类似,只是通过shift组合建,此时排除的某一个轴的移动,剩下的就是在对应面移动。

  • 轴向指示线快速移动:【G,鼠标中键】
    通过G+鼠标中键,此时坐标轴会高亮显示,再拖动物体的时候,会遇到靠近的轴,自动吸附过去。此时再拖动,就可以快速移动了。
    轴向指示器

物体缩放与旋转

与移动操作类似,旋转快捷键:R,缩放快捷键:S,此时再配合X/Y/Z,组合键之后就可以完成在某个坐标轴上的旋转或缩放。

两个面板快捷键

  • 【T】:隐藏/显示,左侧工具栏面板
    快捷键T
  • 【N】:隐藏/显示,右侧工具栏面板
    快捷键N

3D游标

  • 【shift + 鼠标右键】:移动3D游标的位置
  • 【shift + A】:添加物体

在某一面添加贴合物体

3d游标添加
如图所示,此时还是没有贴合,修改对齐方式之后,如下图所示:
3d游标添加_修改对齐方式

交付式添加工具

如下图所示,通过该工具可以快捷添加一些基础模型。
PS:添加模型有限,只有5种类型
交付式添加工具

让一个物体围绕另外一个物体中心旋转

  • 选中物体
  • 【Shift + S】:弹出窗口,选择:游标->选中项
    快速设置游标
  • 选中待旋转物体的原点坐标,如下图所示:
    设置物体的原点坐标
  • 此时就可以按R进行旋转了

坐标系

目前版本中一共有7个,如下图所示:
7个坐标系

  • 全局坐标系: 使用世界场景的坐标作为物体本身的坐标,在全局坐标系下,不论物体如何旋转或移动,本身的坐标都和世界坐标相同。
    PS:可以理解便于快速定位场景中物体的绝对坐标方向
  • 局部坐标系: 代表物体自身的朝向,局部坐标系可以被物体的旋转影响,类似于前后左右的概念。
  • 法向坐标系: 在局部坐标系的基础上,更加细化一级的坐标。在编辑模式下,可以使用,如下图所示,在面选择模式下的坐标系的朝向
    法向坐标系
  • 万向坐标系: 万向坐标系与欧拉XYZ旋转控制器一同使用。它与局部坐标系类似,但其三个旋转轴相互之间不一定垂直,一般在骨骼系统中会使用到。
  • 视图坐标系: 当前坐标系z轴朝向屏幕,
  • 游标坐标系: 拾取游标的坐标的坐标系

案例实践

第二节

课程里面是给了一段练习素材,如下图所示:
第二节素材
这里只记录当中的一些要点

组合移动

针对一个目标物体,可能有多个组件元素构成,此时我想要整体组合移动:

  • 选择目标物体父组件:直接鼠标左击选中
  • 再框选组件:此时不同组件外框颜色会有区别,父组件颜色是橙色
    组合移动_选中
  • 【Ctrl + P】:打开设置父级目标窗口,选择:物体保持变换即可,此时整个物体对象的所有组件就可以跟随移动了
    组合移动_保持变换

添加元素

  • 【Shift + A】:添加元素
    添加元素
    课程中是要添加一个摄像机
  • 【数字键:0】:打开摄像机视角
  • 设置摄像机属性:摄像机类型由默认的透视,设置为正交;视图显示中的遮光罩由默认的0.5设置为1,镜头外部的全部会被黑幕给盖着。

添加修改器

课程中为了让左右空白区域的留白占比更加谐和一点,添加了两个元素:UV球(经纬球),棱角球,在课程中分别添加了两个修改器
PS:这里先直观记住这俩修改器的效果即可

  • UV球 - 表面细分:这个修改器是可以将表面边缘,类似一种平滑处理的效果,如下图所示
    修改器-表面细分

  • 棱角球 - 倒角:这个也挺有意思,处理物体棱角的,如下图所示:
    棱角球_初始
    此时虽然经过平滑着色之后,看不到什么层次感了。PS:实际上是先加这个着色器,再平滑着色,我这里是为了比较反过来处理的。
    棱角球_初始摄影机视角
    添加了这个倒角修改器之后的效果
    棱角球_倒角修改器
    再来看看这个修改器作用,处理的时候棱角边的分段宽度及数量(某种意义上的平滑处理)
    棱角球_倒角修改器参数

灯光

  • 环境世界强度设置为0,可以排除其它干扰,准确的观察到灯光在环境中的效果,如下图所示:
    环境世界_强度0

添加的灯光效果如下面两个图所示,还是有明显效果的:
灯光_主灯
灯光_3盏

动画

这里面只记录其中一个,其余的物体操作类似

  • 先把时间线窗口设置为曲线编辑器
    曲线编辑器

  • 选中铃铛物体

  • 【I】插入关键帧

  • 选中左侧的X位置,后在右侧修改器面板,增加一个噪波(Noise)修改器,更像一个随机运动曲线。默认缩放和强度不符合我们使用场景(按播放可以观察,铃铛在x轴随着曲线随意震动,抽风似的)

    • 修改缩放:为50
    • 修改强度:0.2
      关键帧_修改器面板
      修改后的效果
      关键帧修改器_噪波
  • 修改输出帧,默认是250帧,此时我需要输出10秒。观察输出面板的帧率可知,目前输出是24fps,10秒就是240帧,我就要修改帧范围的结束是240即可。
    结束帧

  • 调整开始结束帧的衔接:默认下噪波开始结束是不衔接的,通过加大强度就可以直观的看到。现象就是:结尾到开头会出现闪现情况

    • 起始点:不变,默认0
    • 结束点:跟输出帧结尾保持一直,这里是240帧
    • 淡入、淡出:15帧
      噪波_修改限定帧范围
      PS:这里可以稍微解读一下,为什么这么设置就能衔接了,看下面图:
      噪波_帧范围的淡入淡出
      这里其实先通过限定范围,范围之外的地方就是平直的线了,翻译就是x轴运动为0。此时我们再通过设置淡入淡出,让首尾衔接更加自然,循环播放的时候,这不就是首尾的平直的线自己衔接起来了么。这样就达到了目的。
  • 复制效果器,这里面拆解就是下面3步:

    1. 复制
    2. 选中待复制的关键帧轴
    3. 粘贴
      复制效果器
  • 处理复制效果器的差异性:因为直接复制的效果器,其噪波曲线是一样的,此时就没什么差异而言了。修改效果器中的偏移参数,让每个曲线的偏移量不一样,这样曲线就更随机了。

效果预览
铃铛动画效果预览

闹钟指针旋转

设置环境色

物体增加材质

  • 打开着色器编辑器
    着色器编辑器
  • 打开背景选中按钮,选中背景,给背景添加一个材质
    新建材质
  • 全部关联材质:选择所有物体,【Ctrl + 鼠标左键框选】,反选去除多余不必要的物体;【Ctrl + L】关联物体材质,这样就关联铃铛的材质了
  • 选择铃铛下面的球:复制关联材质,使其与整体材质独立;后按下图步骤修改球体材质:
    独立材质
    修改球体材质
    • 在开启node插件的时候,这个步骤可以通过下列快捷键快速操作
      • 【Ctrl + Shift + 鼠标左键】:快速预览的同时,连接到材质输出
      • 【Ctrl + Shift + 鼠标右键】:在一个面板上右键拖动到另外一个面板,此时就会自动生成上述的混合着色器。
        快速生成混合着色器
  • 其余物体关联球的材质,单个选中元素,再通过【Ctrl + L】关联即可

铃铛物体表面混合材质

  • 选中铃铛
  • 【Tab】,选择编辑模式
  • 打开选择器,打开显示罩体按钮
    打开细分选择器的罩体按钮
  • 【3】,切换面选择模式
    切换面选择模式
  • 按住【Alt】,鼠标组件选择需要待替换的面
  • 添加材质,在材质选择里面选择紫色材质即可

设置渲染

设置合成器